發表在Giga的文章

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

聽不懂的啟發:人生如戲,全靠演技


 「你的話很有啟發性,因為我完全聽不懂。」這句話,我「不能同意更多了。」有時候,別人的話就像一團迷霧,聽得我雲裡霧裡,却又覺得好像領悟了什麼深奧的道理,那種「說不清楚,但又好像不用說清楚」的感覺,真是難以言喻。

不過,我向來信奉「凡事都該趁早」,所以當我發現自己真的聽不懂,都會決定「早點放棄」。畢竟,人生苦短,何必浪費時間在聽不懂的事情上呢?

當然,我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。至少,我學會了「我不想說話,但沉默已經回答了一切。」有時候,沉默就是最好的回應,尤其是當你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。

至於我今天到底聽了什麼,說了什麼,做了什麼,我只能說,「在我忘記之前,我會記得。」不過,以我的記性,這句話的可信度實在不高。

生活中的荒謬與無奈,常常讓人哭笑不得。有時,我們只能用自嘲來化解尷尬,用幽默來面對困境。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時刻,它們不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也是許多作家創作的靈感來源。以下推薦的幾本書,希望能帶領讀者從不同的角度,重新審視這些生活中的「小插曲」,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共鳴,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啟發。

《厭世動物園》以動物的視角,幽默地描繪出現代人的厭世心聲。那些充滿自嘲和黑色幽默的插畫與文字,能引起讀者對生活中無奈的共鳴,與文章中「凡事都該趁早,所以我決定早點放棄」的消極幽默相互呼應。 博客來

鍵人(林育聖)寫的《每天來點負能量》則以反諷的語氣,戳破人們對正能量的盲目追求,用負能量的角度看待生活,反而能讓人釋放壓力。書中對「正能量」的反思,與文章中「你的話很有啟發性,因為我完全聽不懂」的反諷意味有異曲同工之妙。 博客來

蔡康永寫的《蔡康永的情商課:為你自己活一次》則以溫暖而犀利的筆觸,探討人際關係中的情商議題,教導讀者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。書中關於人際溝通的章節,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「我不想說話,但沉默已經回答了一切」的意涵。 博客來

Jenny Lawson寫的《Let’s Pretend This Never Happened: A Mostly True Memoir》以幽默詼諧的筆觸,分享自己古怪的童年和家庭生活,充滿自嘲和荒誕的幽默。作者的自嘲風格,與文章中「以我的記性,這句話的可信度實在不高」的自嘲精神相符。 亞馬遜

Allie Brosh的《Hyperbole and a Half: Unfortunate Situations, Flawed Coping Mechanisms, Mayhem, and Other Things That Happened》則以簡單的插畫和文字,描繪生活中的尷尬和荒謬時刻,能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。書中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和幽默描寫,與文章中「這種感覺,說不清楚,但又好像不用說清楚」的生活感悟相通。 亞馬遜

Jenny Lawson的另一本書《Furiously Happy: A Funny Book About Horrible Things》則以幽默的方式,分享自己與心理疾病抗爭的經歷,鼓勵讀者擁抱生活中的不完美。書中對生活困境的幽默解構,與文章中「凡事都該趁早,所以我決定早點放棄」的消極幽默形成對比,引發讀者思考。 亞馬遜

#人生好好笑 #幽默 #自嘲 #生活 #對話 #聽不懂






0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