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在Giga的文章

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

人生苦短,及時行樂

 


人生充滿選擇,而我的選擇通常很簡單 — — 選擇放棄。畢竟,「凡事都該趁早,所以我決定早點放棄。」省時、省力,還能保持良好的心情,何樂而不為?

朋友總說我缺乏毅力,但我不這麼認為。我可是個記性很好的人,「在我忘記之前,我會記得」,這已經算是很負責任了。

某天,一位自稱人生導師的朋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了一大段話。我聽完之後,感動得熱淚盈眶,然後誠摯地告訴他:「你的話很有啟發性,因為我完全聽不懂。」

「這種感覺,說不清楚,但又好像不用說清楚。」就像當你拿著菜單猶豫半天,最後還是點了最熟悉的那些菜;或是當你決定健身,卻在跑步機上思考人生,五分鐘之後決定走去買奶茶。

有些道理,我是真的懂,比如說「不能同意更多了。」這句話。每次開會,當老闆問:「大家有沒有什麼意見?」我總是點頭如搗蒜,一副深思熟慮的樣子,內心卻在狂刷彈幕:「完全沒意見!絕對沒意見!講太多等一下就會有更多工作,不能同意更多了!」這種職場生存法則,我悟得很透。

當然,有時候連裝模作樣都嫌累。我不想說話,但沉默已經回答了一切。尤其是當朋友興奮地問我:「你週末要不要一起晨跑?」我只是淡淡地望向遠方,保持靜默,讓空氣中的尷尬自行發酵。這種時候,沉默不只是金,簡直是鉑金VIP級的拒絕藝術。


生活中的各種選擇,往往反映出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。有時,我們選擇放棄,並非因為缺乏毅力,而是因為更懂得如何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。就像文章主角在各種情境下的應對方式,看似消極,卻也展現出獨特的生存智慧。以下推薦的幾本書,希望能帶領讀者從不同的角度,重新審視這些生活中的選擇,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共鳴,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啟發。

  • 《蔡康永的說話之道》:蔡康永以他一貫的溫暖筆觸,分享許多關於說話的智慧。書中不只教導讀者如何更有效地溝通,也提醒我們在不同情境下,如何選擇適當的說話方式。這與文章中主角在職場上選擇「不能同意更多了」的應對方式,以及在面對朋友邀約時選擇沉默的拒絕藝術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 博客來

  • 《阿德勒心理學講義》:作者阿德勒以淺顯易懂的方式,介紹心理學的核心概念,如「課題分離」、「鼓勵」等。書中強調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,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。這與文章主角選擇「早點放棄」的生活態度,以及對自己「記性很好」的自我認知,形成有趣的對比。 博客來

  • 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》:作者蘿蕊・葛利布(Lori Gottlieb)以身為心理治療師的經驗,分享她與個案之間的互動,以及她自己在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。書中探討人們在面對生活困境時,如何透過對話來尋求自我理解與成長。這與文章中主角在面對「人生導師」時,選擇「完全聽不懂」的逃避態度,形成鮮明的對比。 博客來

  • 《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*ck: A Counterintuitive Approach to Living a Good Life》 by Mark Manson:作者以直率的筆觸,挑戰傳統的「正能量」思維,鼓勵讀者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,並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。這與文章主角選擇「放棄」的生活態度,以及對「沉默」的推崇,有著某種程度的共鳴。 亞馬遜

  • 《Quiet: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’t Stop Talking》 by Susan Cain:作者深入探討內向者的特質與優勢,並挑戰社會對外向性格的過度推崇。書中強調內向者在安靜中思考與創造的能力。這與文章主角選擇「沉默」的溝通方式,以及對「說不清楚」的感覺的描述,有著深刻的連結。 亞馬遜

  • 《Stumbling on Happiness》 by Daniel Gilbert:作者以心理學的角度,探討人們如何預測與追求快樂,並揭示我們對快樂的許多誤解。書中提醒讀者,我們對未來的想像,往往與真實的體驗有所落差。這與文章主角對「健身」與「奶茶」的選擇,以及對「職場生存法則」的理解,呈現出人們在追求快樂時的矛盾與掙扎。 亞馬遜

#人生好好笑 #職場生存法則 #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#沉默的藝術 #不說話的力量 #幽默生活 #人生選擇 #放輕鬆過生活 #拒絕高手 #懶人哲學 #會議小技巧

0 comments: